close

index_01
前幾天在等電影開場之前的空閒時間,跑到誠品去逛逛

剛好看到架上有本書叫做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

身為無印良品愛好者的假文青少年 當然也是很好奇無印良品怎麼可以把甚麼東西都做得好有質感

(BTW 無印的書櫃在林口的這種潮濕天氣會發霉 我很後悔買了他的書櫃)






回到正題,作者松井忠三是無印良品2001-2008的社長

在這段期間建立了名為"MUJIGRAM"的制度,將跌到谷底的無印良品救了回來

甚麼是"MUJIGRAM" 簡單來說 就是所有跟MUJI有相關的使用說明書

舉例來說:我們常看到MUJI店裡面的商品擺放的都很整齊(然後失心瘋買回家才發現怎麼擺都不對)

其實MUJIGRAM都有定義好這些商品應該要如何擺 例如方向要一致 商標要統一方向這種小事情都明確定義

而為了避免這樣的使用說明書隨著時間不符合現狀 所以MUJI每年都會重新檢視MUJIGRAM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而且這本使用手冊是從上到下都要負責編寫的 所以不會發生在上位者不了解第一線的需求





接著就是分享我自己覺得蠻受用的觀點:

1. 將前人的智慧經驗編寫成MUJIGRAM:

作者有提到,因為很多的事情往往大家都是靠著自己的經驗來處理

如果一個很有經驗的員工離職的話 這樣會造成後續接工作的人很痛苦 需要花上很多的時間才能上手

如果把平常的經驗都寫下來的話 交接的速度就可以很快 遇到問題也可以直接查詢MUJIGRAM

(個人覺得應用在我的工作領域的話 應該就是定期要把程式的架構圖以及流程圖都做好 還有SOP)



2. 讓員工開始思考"我想讓公司變成甚麼樣子" "我想做甚麼工作"

其實有的時候蠻羨慕MUJI的員工 畢竟會想到MUJI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嚮往MUJI生活style的員工

反觀工程師的生活有的時候就是會處在一個只是想要混口飯吃的感覺

但如果是去思考"我想讓公司變成甚麼樣子" "我想做甚麼工作"

其實就會用另外一個觀點來看自己的工作內容

直接套用MUJI的例子的話:

何謂"包工廠的image"
是甚麼:將機器的韌體利用程式整合成一個檔案寄給工廠
為什麼:提供客人穩定的軟體
何時做:工廠生產的前三天
誰來做:主管指派人

雖然對於工程師來說 包工廠的image就只是一個例行公事

但如果是這樣的一個角度,就會覺得因為這個軟體是要交給客人

所以得要認真面對。



3. 工作方法已經是最新版了嗎?

因為一直在學習新的東西 所以要一直思考著自己的工作內容要如何更新

不要一直使用舊的方法 沒有效率的方法工作



4.徹底做好問候,就能減少不良品

作者說因為平常不習慣問候,沒有跟別人溝通的習慣

當自己手邊的工作內容 或者是處理別人pass過來的工作內容

雖然會覺得哪裡怪怪的 但覺得開口很扭捏 就當作沒看到

到最後就會因為沒有回報的小錯誤 造成很大的損失

所以要習慣跟別人溝通



5. 要改變一個人其實很困難 所以得要利用制度來改變

作者提到假設有一個員工原本話不多 想要讓他變得更多話

不是告訴她多溝通有多重要 或者是責備他

而是利用制度 讓他每天非得要找人談話

等於是直接利用行為去改變一個人 而不是光靠嘴巴說



6. 比起努力工作這件事情 工作得到成果才是重要的

這點其實跟第3點很像 當努力工作卻得不到應有的成果

該去思考的是自己的工作方法是不是出了問題

我記得前陣子也看了一篇文章 在討論外國人不是比較懶散(譬如歐洲人都不加班阿)

為什麼他們的薪水還是可以比我們高

其實的結論就是 雖然台灣人很愛把努力掛在嘴邊 很愛加班

但都是在處理一成不變的雜事 這樣根本沒有產值

所以重點還是在做事情的方法 有效率快速的把事情處理好才是重點



7. 寫下工作完成期限

不管是簡單還是困難的工作內容 也一定要紀錄預計完成期限

這樣到期限才能觀察工作進度 就算沒有完成也可以順便了解是在甚麼環節出了問題

有沒有甚麼改進空間



8. 一到傍晚,不許把新事情委託給其他人

簡單來說跟6.7點有相關 如果不想加班的話 又或者不想要別人加班的話

就不要在下班前才把工作丟出去 這樣丟出去的結果就是本來可以下班的人又會留下來處理事情

比較好的員工應該是在整天的開始分配自己一天所需要做的事情的時間

如果想要準時下班 就給要善用每一刻時間














這邊只記錄了我覺得對於我自己有相關的內容 (其實也蠻多的)

嚴格來說這本書內容沒有很多 大概3-4個小時就看完了

但有新的收穫就是對我來說就是值得的





講到這個就會想到其實同樣題目的勵志或者是管理類別的書

日本的作者跟美國的作者寫起來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日本的書大致上會比較偏向心理層面 會告訴讀者要怎麼思考 強調心理素質很重要

美國的書則是會利用一大堆的實驗佐證自己的論點 所以書裡面會有一大堆的實驗結果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日本的書其實都寫得短短少少的 排版看起來也比較寬

美國的書則是排得密密麻麻的, 有的時候會覺得看美國的書會有種怎麼樣都看不完的感覺

我想這大概跟日本人比較追求心理層面 美國人比較注重科學實驗結果的民族性有關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yofsky 的頭像
    boyofsky

    Blake

    boyofs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